頹勢持續,人造板行業如何\"突出重圍\",立足世界?
受中美貿易戰、樓市遇冷、國內居民消費能力下降等多種因素影響,全國板材行業自從五月份開始,銷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好質量、低價格的板材也難以找到客戶,行情久久沒能好轉。從五月份到現在,行情已經“慢了”兩個月,交易疲軟,庫存壓力大,下游需求有限,走貨嚴重承壓,有專業人士分析,這種行情可能會持續到過年。
2018年,國際貿易摩擦不斷,特別是中美貿易戰涉及所有人造板產品以及家具、地板、木門等下游木制品,對我國人造板進出口造成較大負面影響。
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自然資源日漸稀缺,環境壓力日漸增大,各國對于森林資源的使用也因為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的相關法律和公眾訴求而減少,間接導致了人造板產業的發展逐漸轉向更具高附加值的刨花板和纖維板,未來人造板的需求和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當下,面對持續的頹勢,如何“突出重圍”,在夾縫中求生存呢?木材圈專家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上下功夫,或許會打開新的局面。
01把握“一帶一路”的大環境政策。
識別“一帶一路”國家的人造板生產要素,出口與投資雙管齊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獨聯體國家、南亞及東南亞國家的森林資源和勞動力資源都相對豐裕,鼓勵林業企業發揮技術和資金的優勢進入各個國家中開發森林資源實現當地生產當地銷售,減少國際貿易的交易成本和時間成本,實現產能合作。
02加大研究投入,全方位投入。
針對需求規模提高產量,針對需求差異提高產品質量及產品種類,增加對工業原料林的培育以保證擴大生產規模時有穩定的原材料的供給,加大對人造板產業的科研投入,改進人造板的生產技術。
除此之外,中國與世界各國文化、語言及宗教信仰都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向各國出口人造板時應充分考慮各因素,如阿拉伯國家更為偏好三原色、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則對黃顏色反感等。從而形成自身獨有的競爭優勢。
03擴大人造板產業的比較優勢。
雖然港口不是國際貿易提供便利的唯一方式,鐵路貨運不是人造板產業的主要推動因素;充分利用各國有利的基礎設施條件和對自由競爭貿易的保護,不僅能夠縮短國際貿易的時間周期,還能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產品的比較優勢,人造板產業走出國門參與各國的自由競爭市場能夠推動產業的技術創新和改善經營效率。
隨著世界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隨著森林環境保護的不斷加強,人造板市場潛力無限。當下,把握時機,審時度勢,不斷改革創新。人造板行業進入4.0時代,指日可待。